白蜡树流胶病的症状及防治

白蜡树流胶病的症状白蜡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树的主干 。 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, 此病发生较多, 表现为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 。 浇完返青水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, 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, 呈暗褐色, 表面湿润, 后病部凹陷裂开, 溢出淡黄色半透明树胶, 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, 变为红褐色, 呈胶冻状 。 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 。 树体流胶致使树木生长衰弱, 叶片变黄, 变小, 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。
病因白蜡树流胶病一般分为生理性流胶, 如冻害、日灼, 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、蛀干害虫造成的伤口等;还有侵染性流胶, 细菌、真菌引起的流胶, 如白蜡干腐病、腐烂病等 。
白蜡树流胶病防治措施1、加强管理, 增强树势 。 增施有机肥、疏松土壤, 适时灌溉与排涝, 及时浇返青水、封冻水、合理修剪, 冬季防寒、夏季防日灼, 树干涂白, 避免机械损伤, 使树体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。
【白蜡树流胶病的症状及防治】2、防治病虫害 。 及早防治白蜡害虫, 如白蜡吉丁虫、蚜虫、天牛等 。 早春白蜡树萌动前喷石榴合剂, 每10天喷一次, 连续喷两次, 以杀死越冬病菌 。 发病期用50%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与任意一种杀虫剂, 如20%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或5%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混配, 进行树干涂药, 防治白蜡树流胶病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