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种植】苜蓿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
【专家解答】苜蓿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, 多为饲料植物 , 亦可作为蔬菜食用 , 在各地广泛种植 , 具有一定的功效作用 , 种植效益高 。 现将苜蓿的功效作用和苜蓿草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:

【种植】苜蓿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苜蓿草种植
一、苜蓿的功效作用
1.止血功效:苜蓿含有维生素K , 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 , 能够帮助血液凝固 , 如鼻血、吐血、咳血、便血等可用苜蓿进行止血 。
2.清除内火:苜蓿是凉性食物 , 食用之后能够清除内火 , 特别是在燥热的季节 , 如果吃一些苜蓿佐餐的话其清热效果非常好 。
3.预防便秘:苜蓿富含粗纤维 , 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 , 能够减少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, 从而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。
4.降低胆固醇:研究表明 , 苜蓿皂苷同胆固醇形成的复合物 , 有助于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含量 。
5.杀虫作用:苜蓿皂苷作为昆虫的驱散剂具有特殊的活性 , 通过对害虫的毒杀作用而保护植株不被破坏 。
【【种植】苜蓿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】6.雌激素样作用:苜蓿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、松弛平滑肌及雌激素样等多种药理活性 。
7.增强免疫:苜蓿中的活性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感染的作用 , 能够提高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。
【种植】苜蓿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图:苜蓿草种植
二、苜蓿草的种植技术
1.选种催芽:苜蓿草为避免出苗不整齐的现象 ,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 , 减少荚果中的瘪籽和坏籽 。 用55~60℃的温水浸种5分钟 , 淘汰水上的浮籽 。 为克服早秋、晚春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困难 , 通常在播种前行催芽处理 。 将已选好的种子放于麻袋内 , 于夜间浸于井水或河水中10个小时 , 然后将种子取出 , 置于阴凉处2~3天 , 每隔3~4小时用喷壶浇凉水一次 , 然后播种 。
2.整地播种:苜蓿草为浅根性作物 , 通常耕深15厘米左右 , 结合耕翻每亩施入人畜粪尿1000千克作底肥 , 并做成20厘米高畦 , 畦宽1.5米 , 以利于排水 , 然后整平畦面 , 就可播种 。 苜蓿多行撒播 。 亩播种量应随季节而定 , 一般早秋、晚春播种时 , 气温较高 , 土壤干旱 , 出苗率低 , 亩播种量要多 , 每亩用种40~50千克 。 晚秋、早春播种 , 每亩用15千克 。
3.除草补苗:苜蓿草苗期生长缓慢 , 易受杂草侵害 , 苗期应勤除杂草 , 春播的更应该如此 。 草层高20~25厘米时 , 可以适当刈割增强通风透气 。 刈后再生能力强 , 可迅速形成二茬草层 。 高温季节 , 苜蓿草停止生长 。 形成草层覆盖后的2~3年间要及时去除大杂草 。 如果因夏季高温干旱形成缺苗 , 可在秋季补播 , 恢复草坪整齐 。
4.肥水管理:苜蓿草播种后应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 , 保持土壤足够的湿度 。 特别是早秋、晚春播种时 , 在出苗前要不断水 , 播后4~5天出苗 , 出苗后每天都要浇水1次 , 6~7天后可停止浇水 。 当出现2片真叶时进行追肥 , 以后每收割1次 , 在收后第2天施0.5%尿素液或稀薄腐熟人类尿 , 若立即追肥易引起腐烂 。 大雨之后及春季雨水多时 , 要注意排涝 。
5.病虫防治:苜蓿草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 , 虫害有蚜虫和小地虎 。 病毒病多于7~9月发生 , 苜蓿受害后 , 叶小而皱缩 , 生长弱而差 。 9月后 , 气候转凉 , 该病消失 。 蚜虫在4~5月和10~11月为害 , 可用40%乐果800倍液或50%抗蚜威2000~3000倍液防治 。 种植苜蓿的田块 , 小地老虎最多 , 但不易察觉 , 通常不加防治 , 主要是后茬不能安排春季茄果类等 , 否则缺苗根多、补苗困难 。

推荐阅读